对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52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08-04 16:40 浏览次数:

 

 

孙宏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疫情之下积极纾困解难保市场主体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去年以来,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市场主体发展,为了落实中央提出“六稳六保”的重要号召,省市场监管局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积极应对疫情,着力稳市场保主体。去年我省市场主体实现逆势增长,新登记市场主体267.6万户、同比增长45%。今年我省市场主体继续稳定增长,1-5月新登记市场主体112.6万户,同比增长41.0%。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是助企纾困精准施策。出台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18条、支持企业复工复产12条和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16条措施,定期监测分析并向省领导呈报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开展保市场主体大走访活动。去年为企业减免检验检测、药品注册等费用3.6亿元,通过收费专项治理为企业减轻负担5301.3万元,运用动产抵押、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帮助企业融资3887亿元。这一系列举措为企业纾困解难送上及时雨,得到吴政隆省长批示肯定。

二是简政放权力度加大。在自贸区等地试行证照分离全覆盖改革,将13个省级管理事项下放或委托至自贸区实施。启动商事登记确认制、住所在线核验等改革试点,扩大电子营业执照应用范围。指导各地登记机关开展“不见面审批”,优化登记服务。疫情期间建立应急审批绿色通道,大幅压缩审批时间,为企业紧急办理涉疫医疗器械转产备案、应急注册、能力扩项等业务。

三是加大涉企价费监管力度。去年3月,印发《关于加强涉企价费监管 保障惠企降费政策落实的意见》,聚焦水电气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行业协会、商业银行及其他涉企违规价费问题突出的重点领域,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惠企降费政策措施在企业末端得到有效落实。去年全省共检查转供电主体2380家,实施经济制裁8754.18万元;对192家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332家行业协会商会和86家商业银行进行检查,实施经济制裁2500余万元。

正如您在建议中提到的,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从面临的挑战来看,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省部分行业和中小企业仍比较困难,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从面临的机遇来看,我省拥有比较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为我们提供强大的国内市场牵引力。总的来说,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省市场监管局坚持既是监管部门又是发展部门的工作定位,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工作方向一方面,把主动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考量。充分认识疫情变化的不确定性,作好较长时间的思想准备,科学合理安排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市场监管各项工作。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切实更新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手段和机制,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非现场监管、在线教育培训等线上工作模式。另一方面,把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在阶段性支持政策退坡的情况下,更加注重以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效对冲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要聚焦全省加快科技与产业创新、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进一步扩大内需等重点任务,主动跟进、深度融入,精准施策、倾力服务。要注重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可预期的政策环境。我们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要对标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改革。根据国务院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部署,更大力度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工作,对更多涉企经营许可事项采取实施告知承诺制、优化审批服务等方式进行改革,通过精简材料、简化手续、减少环节,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放宽住所和经营场所登记限制,推进“一照多址”改革,开展住所和经营场所分离登记试点。深化注销便利化改革,拓展简易注销的适用企业类型,将简易注销公告时间由45个工作日压缩到20个工作日,对“僵尸”企业探索依职权注销登记。

二要持续提升企业开办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全链通”平台建设,加强数据共享互认,推动更多涉企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强化政务大厅综合服务能力,形成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融合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电子营业执照的功能,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推动电子营业执照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运用,实现“一照走天下”。

三要扎实推进质量品牌建设。组织制订质量强省建设方案,聚焦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产业链,部署新一轮质量提升行动,推动质量攻关项目化、质量比对国际化、质量合格率提升常态化。加大质量激励和品牌培育力度,全面提升质量奖培育和“江苏精品”认证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搭建企业首席质量官协会、首席质量官培训基地等平台,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升质量供给水平。

四要充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我省标准化综合改革将进入考核验收阶段,要全面总结试点经验,推广创新成果,确保取得优异成绩。深入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强化省级以上标准化技术平台建设,将江苏技术优势转化为国际、国家标准。组织开展首次省标准创新贡献奖评选,推广企业标准总监制度,充分调动各类标准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五要精准布局质量基础建设。优化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加快高端计量标准建设,加强民生、医疗、安全、环保等领域强检计量器具监督检查。大力推进高端品质认证、绿色产品认证和服务认证,持续开展以小微企业为主要对象的质量认证帮扶行动。制定实施《江苏省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建立健全检验检测机构信用管理制度,年内批筹、建成14个国家级和省级质检(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升级完善“苏检通”等平台,大力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

六要继续加大价格监管力度。根据总局要求部署开展“治理涉企收费 减轻企业负担”专项行动,重点组织对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商会、交通物流领域、不动产登记、商业银行、水电气暖公用事业收费六大领域进行检查,依法严查违法违规收费问题,同时督促整改落实,帮助企业切实享受优惠政策红利。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年6月28日

 

 

联 系 人 姓 名:姚伟

联  系  电  话:025-8501208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