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紫金奖•公益传播设计大赛终评评审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2025-01-17 15:30 浏览次数:

 近日,第十一届紫金奖·公益传播设计大赛终评在紫金文创园举行。紫金奖大赛组委会委员、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薛强,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李勇华及省市场监管局广告处,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处、文明创建处,省委网信办网络传播处等来自主承办单位的分管同志和有关业务处室负责同志出席终评评审工作会。

第十一届“紫金奖”公益传播设计大赛自去年8月份启动,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通过广泛发动和精心组织,共征集到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参赛作品4017件。从作品类型来看,平面作品3071件,视频作品675件,新媒体作品199件,其他作品72件。从主创人员来看,国内院校学生2530人提交作品。从地域分布来看,省内作品3139件,省外作品878件。

本届评审工作分初评和终评,分别采取线上和线下的方式进行。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分众传媒等省内外学界、业界22位专家分别应邀参加了初评和终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陈刚担任主任评委。本届入围终评作品1216件,将评出金奖2项,银奖6项,铜奖10项,优秀奖60项,大学生创业创新奖若干。


 

薛强希望评委能够从导向、创意、内容、美感、传播五个方面进行评审,遴选出一批最具感染力、最具传播性、与时代共行,与家国同心的优秀作品。一是导向。在评审阶段要旗帜鲜明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二是创意。创意是公益传播设计大赛的生命,作品评审要注重思想性、时代性、艺术性和传播性的统一,防止表面化、形式化、脸谱化、庸俗化。优秀作品要能够创新表达,真正具有原创性,把创意独特内涵深远的作品评选出来。三是主题。评选出的作品应紧扣主题,从“我和我的祖国”高度解题,强调“小我与大我”“个人与祖国”之间的情感纽带,强调爱国情怀和时代发展,强调个人与国家之间紧密相连。通过作品激发大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广大民众真正产生共鸣。四是美感。大赛选出的作品本质上是艺术品,艺术要讲究美感。主题要积极向上,色调要明快靓丽,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要有机统一。五是传播。公益广告的价值在于传播,要能够打动人心,抓住心弦。选出的优秀公益传播作品要能得到广泛传播,发挥应有的宣教作用,具有持续的生命力。

 赛事组织回顾

 在第十一届大赛中,省市场监管局沿用往年好的做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全新的赛事宣传和征集活动。

 在参赛作品征集方面,加大对青年学生群体的发动力度,把组织青年学生参加大赛作为一堂创新的思政课。联合南京艺术学院开展校赛选拔活动,在全国艺术院校美育联盟(23个高校)同步进行赛事宣推发动,并向10家在宁高校发出大赛邀约(共征集作品539件)。加大对社会群体的组织力度,推动有条件的设区市举办大赛分项赛。如南京的“金梧桐奖”、苏州的“金桂奖”、连云港的“金玉兰奖”、常州的“广玉兰奖”、宿迁的“金鼎奖”等。对征集到的重点作品邀请业界专家予以指导完善。加大在省外的推广力度,在文化博览会等活动中进行赛事推介,邀请省外参赛者参与本届大赛。在获奖作品宣推方面,联合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在江苏文明网搭建紫金奖优秀公益广告线上作品库,首期入库作品100件。在国庆等重大节点,线上利用官方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宣推传播优秀作品,向在宁高校精准宣推7组22件作品,曝光量超过20万次;线下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20所在宁高校开展为期1个月的大赛优秀作品展示活动,展示了204幅优秀公益广告作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