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太仓市市场监管局双凤分局接到一条线索:有商家组织大巴,接送镇上老年人前往常熟市支塘镇参加推销活动,涉嫌诱导高价购买净水器。老人、跨区域、潜在消费风险——每一点都牵动人心。双凤分局立即启动“支双周(常熟支塘、太仓双凤、昆山周市)”跨区域协作机制,当晚就与常熟市市场监管局支塘分局联动会商,次日一早联合出动,迅速介入现场。执法人员对商家进行行政指导的同时,现场组织调解。商家当场承诺退货,并明确具体退货方案。24小时内,4位老人顺利退费,这起涉老消费纠纷高效化解。
这正是“支双周”三地市场监管联动机制的一次实战检验。那么,这一机制是如何建立又如何运作的?
一、机制创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作战”
“支双周”协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从初步接触到深度联动、从双边探索到三方协同的生动过程。
首次破冰,奠定基础。太仓双凤与昆山周市两地市场监管分局对接,围绕异地投诉处理与联合执法展开对话,提出建立“吹哨人”异地共享机制,明确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原则,为合作铺平道路。
三方聚力,细化方案。随着支塘分局的加入,合作进入新阶段。三地就协议内容、合作框架及实施细节开展多轮研讨,形成覆盖维权、执法、监管等多领域的系统性方案。
六大机制,全面落地。今年3·15前夕,三地市场监管分局签署《“支双周”三地市场监管跨区域消费维权与执法联动合作协议》,彰显三地凝聚共识、携手护民生的郑重承诺。协议中推出六大创新机制:“线上互联、线下协同”的维权信息共享机制,“异地受理、一体维权”的协同便民保护模式,“吹哨预警、源头治理”的维权前置干预路径,“一次检查、全面覆盖”的关联企业监管范式,“打破壁垒、互认共享”的跨区案件证据协同机制,“三地联动、农旅融合”的特色消费体验实践。
二、党建赋能,点燃跨区域协作红色引擎
5月,“支双周”三地开展了“一体市监 三方合作”党建共建活动,同步召开消费维权和执法联动合作第二次会议。三方党支部书记共同签订《党组织结对共建协议书》,明确以“组织生活共过、党员队伍共育、监管难题共破”为共建路径,三方围绕小个专党建与先进支部创建进行充分交流,在互学互鉴中夯实党建工作基础。
会上,三地围绕无证无照协同处置、特种设备联合执法(叉车跨区域作业)、食品生产经营纠纷联动共治化解等重点难点,明确协作职责与流程,分享实践经验,推动党建成果转化为监管实效。
三、质量共建,为区域发展注入 “新动能”
9月份,全国“质量月”活动期间,“ 支双周”三地市场监管分局开展“支双周”跨区域质量专题研讨暨标杆企业观摩活动,为区域质量协同发展再赋能。
三地企业现场联合发出质量诚信倡议,用庄严承诺践行质量发展理念;三地市场监管分局签署“质量强镇”共建协议,以资源共享、平台共建、监管联动、活动联办为抓手,推动“支双周”质量协作制度化常态化。
四、未来可期,更多领域、更深联动、更强品牌
从消费维权到执法联动,从党建共建到质量提升,再到实战检验完善,“支双周”三地市场监管部门跨区域联动的脚步从未停歇。通过创新模式,打破区域壁垒,提升监管效能,切实守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未来,三地还将继续拓展合作领域、完善联动机制,努力打造有影响力、有辨识度的跨区域市场监管品牌,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