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品质江苏”】凝聚共治合力,夯实质量强省根基

发布日期:2025-11-13 15:41 浏览次数:

质量,是发展的基石,更是治理的合力。通过精准培训提升企业内生动力、严格监管守牢安全底线、创新实践拓宽共治路径,江苏推动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质量共治格局,为“品质江苏”注入协同发展的强劲动能。

企业是质量的创造者,更是共治的核心力量。近年来,江苏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企业从“要我抓质量”向“我要抓质量”转变。自2009年南通市首创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以来,江苏高位推进、持续创新。

目前,全省首席质量官达9.8万人,规模以上企业覆盖率超95%,数量与覆盖率均居全国首位。制度推行以来,江苏省制造业产品、消费品质量合格率稳步攀升至95.07%和94.34%,34家企业及组织获得中国质量奖及提名奖,质量工作连续4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和省级考核A级评价。

平台赋能育才,打造质量人才新高地。苏州东吴服务产业集团成立“首席质量官制度推进领导小组”,由具备高级工程师职称、20年以上质量管理经验的高层领导担任首席质量官,建立质量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南通中天科技依托首席质量官学院打造“理论培训—项目实战—跨国交流”三维培养体系,累计主导实施质量改进项目580个,助企降低成本约1亿元……江苏积极构建质量人才培养机制,质量强企成效显著。

健全质量多元治理机制,营造“品质江苏”建设良好氛围。“苏质贷”精准发力,设置单户最高 800 万元贷款额度,明确“首贷户”占比下限,向小微企业倾斜;开辟“苏质贷”产品全流程绿色通道,运用大数据建立极速响应机制,让企业融资“少跑腿、快到账”。在徐州、南京、南通等多地试点质量金融专员制度,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今年,江苏安排8000万元专项资金为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推动“苏质贷”与超长期国债、技改补贴等政策叠加,通过“质量信用+知识产权”双维度评估,开发“园区质量信誉融资”等服务方案,企业获得更大金额的贷款授信。

2025年1-10月,全省共2万家企业获质量融资1577亿元。其中,2450家企业获得137.1亿元普惠金融贷款,2025年贴息前普惠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至2.94%,普惠基金杠杆撬动效应凸显。

质量理念的深入人心,离不开全方位的宣传浸润。以重大节点为契机,江苏多渠道传递“品质江苏”理念,借势中国质量(南京)大会筹备,组织“质量看江苏”媒体调研活动,深入企业、园区与检测机构,挖掘质量实践亮点,为质量强省建设凝聚社会共识。

从理念传播到主体发力,从金融支撑到创新突破,江苏以质量共治编织起覆盖全领域的质量保障网。未来,江苏将继续深化多元协同机制,让质量共治成为“品质江苏”最坚实的底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