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省市场监管局发布企业合规经营指导格式文书范本、典型做法,“双管齐下”健全企业合规经营指导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服务型执法,更好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其中,典型做法涉及网络交易、直播电商、产品质量、食品安全、信用监管等重点领域,既有针对个案“一对一”的精准化指导,也有针对行业整体的规范化提升。现发布第一批:
1、建立专门机构强化区域网络平台合规
南京市玄武区电子商务产业业态集中,目前区内共有注册电子商务网站1800余家,企业网店8000余家。为保障网络交易监管,玄武区市场监管局在全市率先成立网络交易(电子商务)监管分局,积极探索区域网络市场监管服务新模式,逐步建立“预防为主、精准触发、惩戒少数、规范行业”的平台合规模式。
一是建章立制压实主体责任。制定《玄武区电子商务平台合规管理指引》,组建“电商合规团”提供“一企一策”服务,帮助汇通达、途牛网等20余家重点企业完善规则制度50余项。电商主体合规自查率、涉企合规指导覆盖率超90%。
二是数字赋能优化智慧监管。依托在全省率先开发的“智慧虹”政企治理平台为企业“画像”,累计发出风险识别、优化建议等合规提示1300余条。2024年网络交易类投诉举报量同比下降16.4%,投诉调解成功率达80%,行政复议诉讼率下降40%。电商行业风险预警研判平台入选2024年省级网络交易监管创新试点。
三是分级分类开展差异监管。搭建全省首个电商行业风险预警研判及分级分类管理平台,对“诚信级”“守信级”企业实施“无事不扰+守信激励”,对预警报告中判定的重点风险企业实施“一险一查”“一事一策”。企业失信风险同比下降23%,重点领域违法发生率下降31%。
2024年助力区域电商交易规模年增长12%,推动实现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2、链长引领 创新认证推动产业链质量管理协同提升
徐州市市场监管局聚焦新能源车辆与配件产业开展全链条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建立“链长引领、产业联动、协同提升”的产业链质量管理模式,共同提升质量管理意识和产品质量。
一是精准定位问题,明确提升路径。组建4个帮扶工作组走访调研新能源车辆与配件产业链上企业390家,从质量管理、质量品牌等方面,识别和剖析供应链企业关键质量问题、质量瓶颈274条,梳理共性质量问题38条,绘制产业链全景图和认证提升图谱,针对共性问题研究产业链供应链质量管理联动提升方法,探索全链条整体质量管理能力提升的工作路径。
二是龙头示范带头,全链联动提升。指导宗申车业、巨杰机电等整车和电机产业链龙头企业实施“1+3+4”供应商评价工作法,即围绕“以评促改、以评提质”1个核心,采用自我评价(供应商)、第二方评价(企业)、第三方评价(专业机构)3种方式,满足评价指标“适宜”、评价方法“多元”、评价程序“规范”、评价结果“有效”4项要求,解决供应链上小微企业质量管理问题46项,实现全链条同频共振。
三是科学开展评价,彰显提升成效。制定新能源车辆及配件产业《产业链供应链供应商评价标准》,从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能力、技术能力等方面对整车、电机等21家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指导建立全面、系统的供应链管理机制,提高供应链质量韧性和链上企业质量竞争力。
通过开展产业供应链评价和实施改进,2024年,徐州市新能源车辆与配件产业链参与提升企业平均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由90%提升至98%,整车交付合格率达100%,客户满意度由90%提升至98.5%以上。
3、构建信用修复协同联办机制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常州市市场监管局聚焦流程优化,理顺部门职责,建设数据中台,打造“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与“信用中国”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协同联办机制,解决了以往企业信用修复需要分别向两个平台提交申请的难题。
一是“一门受理”降低企业成本。企业在满足修复条件后,只需“一次跑腿、一份材料、一次申请”,即可同时完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信用中国”的同步修复,修复材料、办理时限均有效压缩50%。
二是“平台互通”促进质效合一。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中国”“双公示信息平台”三个平台数据的精准推送、更新同步和交互循环,有效实现了跨部门的资源融合和数据共享。目前,全市共有18个政府行政部门纳入信用修复协同联办体系,共向各级相关部门推送2474条修复有效数据,办理行政处罚协同修复2474件,协同修复率达到100%。
三是“多位一体”打造服务矩阵。将协同联办机制纳入信用修复“云管家”服务体系,打造“三书同达、到期提醒、网上办理、协同修复”模式,实现信用修复的预警直达、结果共享和提速增效的“全链式”服务,方便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应修尽修”。
信用修复协同联办机制先后获评第五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案例、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新事项优秀案例、市“揭榜挂帅”信用应用创新示范案例,成为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有力工具。
4、以个性化合规经营指导服务电商产业发展
2024年,常熟市网络交易额超1152.9亿,其中直播电商网络交易额超800亿,同比增长23%。直播业的快速发展也加剧了销售问题产品、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为此,常熟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多部门开展系列工作规范直播行业发展。
一是多部门联合开展服务指导。联合法院、检察院等部门走访头部主播,全流程“把脉”直播企业,列出诊断清单指导整改。
二是制定个性化行业合规清单。运用大数据方式分析直播产业问题,出台《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合规指引》,筛选常见的违法风险点,编印配套图文宣传册并展示典型案例,提升主播自身守法意识。
三是指导出台团体标准。莫城分局牵头编制苏州首个直播电商领域团体标准《常熟颜选 选品规范》,为化妆品电商从业者提供全流程的合规经营指导。
四是挖掘大数据合规监管潜力。开发“网络直播数字化合规引导系统”,运用数字化识别监测手段,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的立体指引体系。
工作开展以来,对100多户主播上门指导,助力服装主播通过快审通道将外观专利申请周期缩至最快7天。指导企业申报示范平台,吸引外地优秀直播服务机构落地,已落户全省首家淘宝天猫商家运营中心和首个快手官方直播基地。打造常熟直播官方选品中心,目前已成立4家分中心。主播小雨获评苏州市“了不起的小店”优秀个体工商户,其宣传视频作为典型案例展播,有力推动了直播产业健康发展。
5、探索触发式监管强化风险防范促企业合规经营
南通市市场监管局探索触发式监管,以黄线预警、红线严查落实“事前预防、事中包容、事后提升”全过程合规经营指导要求,助推营商环境提级再优化。
一是“建清单”精准定位监管对象。筛选构建监管事项清单、制定出台工作指引,为信用风险低的监管对象设置预警黄线和监管红线,并以多种机制确定是否“触线”、如何监管。
二是“设标线”分类规范监管行为。对触黄线企业给予“观察”提醒,通过加强风险监测、实施预警提醒指导企业合规经营;对触红线企业从严管理,以“非现场”优先查、点与面分类查、多事项联合查、“对表单”审慎查,做到“执法不扰企、监管不缺位”。
三是“预提醒”助企防范风险隐患。制定信用合规指引清单,在监管业务系统嵌入短信预警功能,助企及早发现经营风险、及时进行整改提升。
南通“触发式”监管已在特种设备、家纺行业等领域先行先试,覆盖2.1万余家企业。短信自动预警提醒功能已在省特种设备安全智慧服务平台、市气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市家纺经营主体质量信用监管系统实现运用,覆盖触发事项16个,已发送风险预警短信1.2万余条,2200余家企业接提醒后采取了整改措施并完成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