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育农产品区域品牌,助推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扬州市工商局以服务地理标志商标发展为突破口,围绕“创”“护”“用”三个关键字,促进全市商标品牌战略向纵深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高邮湖龙虾”“沙头西瓜”“宝应大闸蟹”“宝应中华鳖”“宝应大米”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创历年之最。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5件。
一是以创为先,突出聚集效应。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注册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商标品牌战略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确立“申报一批、储备一批、挖掘一批”的工作思路,将我市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特色农产品作为重点对象,建立地理标志培育发展库。借助扬州入选“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的契机,将地理标志商标列入财政重点支持项目。成功举办“2017年世界地理标志大会”,吸引社会各界对本地地理标志的关注,带动商标注册。目前,“宝应乌塌菜”“仪征紫菜苔”等已上报国家局并获得受理;江都花木、高邮水产品的申报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二是以护为重,形成警示效应。在质量维护上,联合质监、农林部门,建立相关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产品生产加工质量日常监管;开展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保护专项行动,以地理标志产品生产集中地、销售集散地为重点整治地区,对地理标志商标闲置、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开展行政指导。在品牌保护上,利用商标权利人、消费者投诉举报等多种渠道,采取走访、会议、座谈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收集整理商标侵权案件线索;不断完善以工商、公安、法院为主体的地理标志商标行政、刑事、司法“三位一体”的保护机制,加大地理标志商标侵权打击力度。
三是以用为本,彰显乘数效应。积极推广“地理标志商标+协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和商标、标准、包装、经营、监管“五统一”的管理模式。有序组织地理标志商标龙头企业负责人、行业协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参加江苏省和扬州市组织的“品牌管理专业人才”培训班,提高地理标志商标的品牌运营、推广宣传等管理能力。宝应县现有“宝应荷藕”“泾河西瓜”“广洋湖青虾”“鲁垛乱针绣”“宝应大闸蟹”“宝应中华鳖”“宝应大米”7件,跃居全市各县区首位,通过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发展,带动了全县近20万人口就业,年销售近50亿元,有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