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夺全胜 迎接二十大】开启“快速通道”,做企业的“贴心人”

发布日期:2022-10-14 15:54 浏览次数:

为企业发明专利授权开启“快速通道”

——南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2021年4月,中国(南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成运行,面向智能制造装备和现代纺织两大产业开展专利快速预审等服务,为企业发明专利授权开启“快速通道”。一年多来,该中心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履职尽责,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荣获江苏省“巾帼文明岗”、南通市勇当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先进集体、南通市“五一”劳动奖。


强化党建引领,汇聚青春力量。该中心35岁以下青年职工占76%,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集体。通过打卡红色地标、观看红色影片等实践活动,激励青年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前行力量。坚持以赛促学,举办党史知识网络竞赛,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和“奋进现代化,跑赢新赛程”主题实践活动,设立“三亮三比”党员服务示范窗口,着力营造爱岗敬业、争先创优氛围。

优化工作模式,畅通快速预审通道。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争取上级支持、学习先进经验,国家知识产权局最终确认通过南通IPC分类号135个,其中高端纺织29个、智能装备106个,确认外观洛迦诺分类号32个,数量位居全国各保护中心第一。对标国内一流,着力创新工作模式,快速有效解决预审人员不足、工作经验缺乏、预审案件数量激增等难题。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强化业务培训、逐案复查指导等,确保专利预审工作量质并举,培养了一支业务技能扎实、服务本领过硬的预审员队伍。在全省率先建立并实施“配对互检—部门质检—主任审核”三级审查机制,对低质量和非正常专利申请坚持零容忍,全年未出现非正常申请。2021年,保护中心有效备案主体4019家,受理专利快速审查申请3939件,通过快速预审通道向国知局递交发明专利申请3738件,获得授权3107件,发明专利预审后授权率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0.4%),年授权量位居全国第二。

突破传统方法,创新开展统计分析。高质量完成首批75家“旗舰领航”企业的多维度知识产权大数据图表分析报告。服务支持105家上市、拟上市企业,完成南通市企业上市知识产权服务问卷调查分析报告。还与南通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职能处室共同谋划知识产权战略发展,为制订南通知识产权“十四五”发展规划和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方案贡献智慧力量。


“小地标”创造“大奇迹”

——扬州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

近年来,扬州市市场监管局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效能、聚合产业,地理标志工作开启加速跑。截至目前,扬州市地理标志商标总数已达36件,总量居江苏省第3位。

 “路线图”让地理标志“乘风破浪”。积极探索完善“政府主导、市监主推、部门参与、梯次发展”的培育发展模式,深挖地方特色产品资源,建立地理标志商标储备库,遴选重点培育对象。出台《关于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注册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商标品牌战略的实施意见》《扬州市商标品牌奖励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绘制了一幅幅助推地理标志培育的行动路线图。深入基层,走在田间地头,向广大农户宣传地理标志的好处。每年举办地理标志培训会,让地理标志深入人心。



 “金招牌”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要想做大做强高邮湖大闸蟹产业,就必须坚持走生态养殖、品牌发展之路。”高邮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姚美学感慨地说。自2015“高邮湖大闸蟹”成功获批中国地理标志商标以来,高邮湖大闸蟹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毫不“蟹”怠,成为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产业、农民致富增收的特色项目和对外形象展示的特色品牌。“高邮鸭蛋”是享誉全国的地理标志,在当地,涉及高邮鸭业相关加工企业共有112家,注册商标126件,年均加工各类蛋品11.3亿枚,高邮市的鸭业经济已形成规模,惠及农户3.12万户,带动农民增收2.5亿元。



“传承、保护与创新”让农产品实现“华丽转身”。积极推广“地理标志商标+协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农业产业化模式,将从事地理标志产品或相关产业的农户和企业组织起来,进行集中管理、规模生产和市场开拓,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也为营造健康合规的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环境提供了土壤。探索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培育新路径,创造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的扬州经验。加强多方联动合作,开展保护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专项行动,以地理标志产品生产集中地、销售集散地为重点整治地区,切实加大案件查处力度。2021年,还组织开展了“创名牌耀名城”系列活动,举办了“好地方·好品牌”首届中国扬州品牌文化节;实施商标品牌培育工程,打造产业集群品牌和“苏地优品”系列地方品牌;组织开展“地标富农助乡村振兴”活动,着重围绕“品牌”进行文化挖掘和品牌运营。

未来,扬州将深入培育、发展和保护地理标志,让“小地标”创造出更多的“富民奇迹”,为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做企业的“贴心人”

——泰州市市场监管局行政许可服务窗口

近年来,泰州市市场监管局行政许可服务窗口畅通审批渠道,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审批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每年办理各类行政许可一万余件,让窗口服务有速度更有温度,实现了无差错、无超时、无诉讼复议败诉。连续多年被评为十佳政务服务窗口,先后获评泰州市工人先锋号、泰州市五四青年奖章集体提名奖。

优化服务、提速增效,当好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的“急先锋”。实施登记便利化改革,泰州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企业“一照多址”备案登记管理办法》,简化企业除住所以外经营场所登记手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效释放市场主体活力。2021年4月,益海金龙鱼粮油有限公司成为此项政策首家受益者,公司在粮油加工厂区以外建设了塑料包装生产线,按过去政策需单独办理分公司或者子公司营业执照,有了这个新政,无需重复办照,同时免去了分支机构单独办税、年报等手续,节约了人力、物力、商务成本。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00多家企业受益此项政策。窗口优化市场主体登记办理流程,推行容缺受理、一次办结、限时办结等制度。企业开办由过去5-8天缩减至最快半个工作日,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窗口被市场监管总局表彰为全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中有突出贡献的窗口单位。



纾困服务,急事急办,当好服务疫情防控的“店小二”。疫情防控期间,专门出台《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优化审批服务、助力疫情防控的通告》,全面推行线上办理。针对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外籍股高管不便入境、外地专家无法来泰的情况,在全省率先探索行政许可“远程专家评审”、全程电子化加视频验证容缺受理办理企业登记。艾格服饰是一家总部位于泰州的全国连锁外资公司,受全球经济下行及疫情影响,经营状况遇到困难。企业通过资产重整计划,第一批不低于两百万元人民币的资金必须于第二天到位,由于股东在境外,窗口工作人员决定给该企业开辟绿色通道。通过远程视频,对企业的股东进行身份认证,在视频中现场连线签字,通过现场验证身份以后,对企业的相关文书进行容缺受理,为企业及时办理了营业执照相关手续。



创新服务,精准对接,当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贴心人”。针对有需求的企业,推出“让证自己跑”服务模式。对支柱产业、重点园区、龙头企业实施一对一重点帮扶,为企业提供材料预审、现场勘查、上门发证等服务,真正实现了从“最多跑一趟”到“一趟都不用跑”。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因企业生产许可证换证,面临近百件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到期重审的情况,时间紧数量多。了解到企业的情况和需求,工作人员带上笔记本电脑、证照打印机到公司上门服务,现场指导企业进行广告线上申请,当场发放广告审查许可决定书和广告批文。此外,建立拟股改上市企业重点项目服务跟踪机制,多项举措扶持企业股改上市。指导服务荃信生物、中慧元通等11家拟上市企业股改,为企业量身制作股改上市工作指南,围绕企业在股改过程中登记程序、提交材料以及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对公司高管、相关业务负责人进行现场指导。截至目前,“让证自己跑”服务模式已先后服务企业231家,成为泰州市市场监管窗口的特色品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