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夺全胜 迎接二十大】坚决落实“经济要稳住”要求 更强担当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发布日期:2022-08-12 17:57 浏览次数:


 

 我省市场监管部门举全系统之力开展“稳经济增长、保市场主体”行动,用政策的“暖风”支持广大市场主体应对增长的“寒流”。坚持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苏政40条”“苏政办22条”发布后,省局第一时间出台助企纾困稳企强链12条措施,牵头14个部门出台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21条措施,推出一批突破性大、“含金量”高的“硬核”举措和“干货”政策;13个设区市局、31个县(市、区)局也相继出台配套落实措施,给市场主体送上纾困“大礼包”。聚焦各项措施直达快享,成立“稳保”专班,召开全系统专题会议动员部署,省市县三级局领导全部深入企业开展“访企问需”大走访,截至目前累计上门走访市场主体4.7万户,解决实际问题1.1万个,办理免罚轻罚案件8827件,快速修复企业信用4.7万户,减免市场监管领域涉企收费1.7亿元,督促相关单位退还各类涉企违规收费1330.9万元。省局还适时推出6批62个助企纾困措施落地实例,有效提高市场主体的感知度。促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对标国务院6个试点城市做法,制定实施行政审批提质提速“十条举措”,加快实施计量器具型式批准告知承诺等一批“短平快”改革项目,试点地区型式批准获证时间由6个月大幅压减至15天内;深入实施简易注销、歇业登记等创新性制度,有序推进“一照多址”改革,我省企业开办实现线上办理1个环节、最快0.5个工作日办结;在全国首创省市共建药械审评核查分支机构,6家分中心全部赋权运行。助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在全国率先举办企业首席质量官职业技能竞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模式获总局推广;开展质量专家企业行、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检验检测服务重点产业链等质量帮扶行动,精准帮扶企业3567家次;在轨道交通、石墨烯、特钢材料等11个产业领域开展标准体系建设,1-7月份全省累计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110项;聚焦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产业链,新批筹、建成6个国家和省级质检中心;支持组建31家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针对生物医药、晶硅光伏等20个重点产业链细分领域开展专利导航,全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5.7件、继续保持全国省区第一。



南京局:实施市场主体挂钩联系“十百千”工程,结合“宁市监·您身边”进社区,面对面开展帮扶,两个月来共走访市场主体809家。出台降费助贷政策,预计可减免餐饮住宿业等特种设备检验费用500万元,创新推出“放心贷”,对放心消费企业加强金融支持。试点三类审批“告知承诺制”,与省政务对接推出“一企办”平台,将医保开户纳入企业开办,已实现“便利店和药店开办一件事”。实行“包容期”信用监管和信用修复“一次办结”,制定“三项清单”,对市场主体86项违法行为不予、从轻或减轻处罚。



 无锡局:机制先行。建立市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年内出台壮大市场主体38条、信用纾困8条、餐饮惠企12条等12项政策措施。平台赋能。建成运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省药监局审评核查无锡分中心。药品进口口岸全国首批增加药材进口职能,为企业排忧解难。典型引路。领导挂钩、专班对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逾470个,发布“稳保”典型案例7期。新增知识产权质押贷款23.51亿元。

 徐州局:出台助企纾困19条措施,局领导带队走访企业1545家、解决问题396个。线上审办市场主体资质415家,实施免罚轻罚1032万元,停征强检收费902.5万元,减收特种设备检验费52.5万元。如期建好省药监局审评核查徐州分中心,兑现医药产业项目奖补4800万元。推进知产助企融资,举办“知惠万家”活动,质押融资10.67亿元,同比增长13.6%。创新实施“1+9+N”质量提升行动,辅导3家企业申报省长质量奖,45家企业申报省质量信用等级认定。




 常州局:牵头出台市《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培育方案》《关于支持“个转企”财政奖励政策实施细则》《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关于有效应对疫情进一步助企纾困促发展若干措施》。发布“企业开办全流程办理规范”地方标准;推行“市场主体歇业登记实施办法”;“1+N注销套餐办”在全省复制推广。被定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地区。充分利用平台资源,扶持重点产业。

 苏州局:推出21项助企纾困政策举措。为企业减免检验检定费用2881万元,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9亿元。办理免罚轻罚案件3110件,减免金额2.05亿元。帮助4381户企业完成信用重塑。发布公共机构碳排放领域地方标准,出台推进绿色认证工作实施意见。获批创建省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启动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条例立法。启动运行省药监局审评核查分中心。



 南通局:精准“纾困助企”。出台纾困解难20条。常态开展“质量专家企业行”“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成立外卖送餐行业党委。温情“容错安企”。出台首违不罚、不予强制措施等“四张清单”,为1881家市场主体免罚轻罚近1亿元。1521家企业通过“云修复”小程序实现信用修复。务实“市监护企”。与公安、海关组建打假维权中心,开展联合维权9次,助企挽回损失500余万元。

 连云港局:开展“问需于企、企需我应”办实事活动,走访企业1000余家次,协调解决问题260个;为重点行业、头部企业提供检验检测等服务2400余批次。省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批成立,省药监局审评核查分中心正式运行。大力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办理免罚轻罚案件500余件、减免处罚金额2700万元,减免检验检测费用100余万元;促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46笔、15亿元。



 淮安局:制定落实惠企纾困12条意见,出台发展壮大市场主体16条措施,建立个体工商户联席会议制度,推动省、市2000万元专项资金第一时间直达3000余户企业。积极释放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淮安受理窗口引领效应;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江苏)淮安工作室商品源数据服务范围覆盖长三角及山东等5省21个地级市。开展“市监护航·助力发展”县区行活动,引导盱眙龙虾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导盱眙县创建“国家稻虾共生标准化示范区”。

 盐城局:出台纾困解难23条措施,实行“1+11”专班运行,建立挂钩联系等7项机制,走访5099家市场主体。落实“特事特办”“容缺登记”“延时服务”等措施。列出6大类17项减免收费清单,累计减免检验检测费用605.54万元。构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保险风险分担的融资模式。围绕分析全市市场主体活跃度,抽取各类样本713家,现场摸问情况,促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推动市场主体良性发展。



 扬州局:深入开展“问需于企”行动,走访市场主体6855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393项。全面落实减负降费政策,为各类企业(单位)减免检验检测等费用627.8万元。鼓励和引导企业以“知产”变“资产”,完成专利商标质押融资45件、金额3.95亿元。印发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规范基准规则,办理从轻减轻处罚案件311件、免予处罚案件66件。对因受疫情影响暂时失联的166户企业,暂不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为1194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工作。

 镇江局:助推电力(新能源)产业发展,建立新型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智能化低压元器件国家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试点通过验收。开展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建设航空航天新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巩固丹阳眼镜产业质量基础。开展涉企收费检查,责令退还多收违规费用1602万元。解决疫情期间餐饮企业审批难,化解“恒顺醋业”600多万元包装材料使用难。

 泰州局:开展“稳增长保主体七大行动”,全面实施有密度的政策宣贯行动、有浓度的“你点我办”行动、有深度的创业扶持行动、有精度的“稳链提质”行动、有热度的回暖促销行动、有温度的柔性执法行动、有强度的权益保护行动。全市共收集企业反馈问题诉求493条,帮助企业化解困难472条。发布《市场监管领域首违不罚适用规范》地方标准。深化“让证自己跑”服务,许可时限平均压缩至法定时限20%。



 宿迁局:开办企业实现“一件事”“一个环节”“零费用”“掌上办”,“0.5个工作日”办结率达98.4%。围绕产业链链主企业和工业销售100强企业,建立省长质量奖和江苏精品培育库。挂牌成立宿迁市标准技术服务中心,新增省级标准化试点5个、省地方标准项目3个。“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免费检测计量器具1.5万件,减免费用300万元。推动市两办出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意见,发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