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省市场监管局聚焦赋能区域聚集性和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区域试点工作,协调统筹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科研院所、龙头企业、认证机构等各方力量,探索产业共性质量管理问题解决方案。2022-2024年,共培育10个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区域试点,其中有5个产业先后入选国家级区域试点。试点地区结合实际积极创新产业帮扶提升工作方法、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经过近3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效。
南京市建邺区电子商务产业(国家级试点)
绘制产业认证提升“三张图谱”,将电子商务产业调研情况总结为产业全景图、质量管理瓶颈图和认证提升对策图,梳理产业共性问题,重点针对电商退货率及顾客满意度,开展人才培育平台化、规范服务标准化、产业认证特色化“三化”提升,创办“建邺区电商培训学院”,培育电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50余名;编制《电子商务客户服务规范及服务质量评价》南京市地方标准,帮助41家企业对标提升;研发电子商务管理体系认证制度,首批28家企业获认证,试点企业平均退货率下降8%,差评率下降1.16%,客户满意度提升1.34%。
南京市雨花台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国家级试点)
打造“三维四区”工作法,将软件企业“服务、品牌、人才”三维质量管理需求有机地融入地方产业质量基础、体系融合、管理创新、文化引领“四区”规划,编制《小微企业质量管理提升规范 软件企业》省级地方标准,精准帮扶72家企业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典型企业客户定制需求变更率从9%下降至1%、需求偏差率从20%下降至2%、有效工时产出率从37.22%提高至95.89%,29家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1家通过信息技术服务或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试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获证率达到100%。
无锡市锡山区智能电动两轮车产业(国家级试点)
围绕产业规范、绿色、出口等发展需求,政企协技四方联动创新“引驱能控”工作法,雅迪、爱玛等龙头牵“引”建立优质供应商联盟强化质量管理协同,“认证+检测”双轮共“驱”输出《绿色产品评价电动自行车》国家推荐性标准、“三同”和东盟出口系列标准,立项省地方标准《小微企业质量管理提升规范 电动两轮车企业》,推动标准化、阶梯化和示范化帮扶三化聚“能”,实现进货、生产、销售、服务四环节联“控”,小微企业质量部门设置率从20%提升到80%,试点企业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由90%提升至98%、整车交付合格率100%、质量成本降低10%,客户满意度提升8%,3家企业列入“专精特新”企业,5家获碳标志认证证书,百余家企业出口到日韩、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跨境贸易额同比增长38%。
徐州市丰县新能源车辆及配件产业(国家级试点)
建立“链长引领,产业联动,协同提升”的产业链质量管理工作法,制定《产业链供应链供应商评价标准》,以宗申电动车、南普机电、巨嵩机电等为龙头,带动电动车整车、电动机和控制器产业链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实现链上企业同步“链条式”提升,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由90%提升至98%,整车交付合格率达到100%,60余家链上企业通过省质量信用A级评定、16家企业入选省级专精特新名单、5家企业通过绿色工厂验收、3家企业通过欧盟EEC认证,产品出口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南通市通州区家纺产业(国家级试点)
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简易、实用、低成本的“四化一制”防错方法和五项快捷自检法,有效解决占比超过90%的小微企业质量管控能力弱的问题,试点企业产品缺陷发生率从平均15%降至7%、运营成本下降5.5%、生产效率提升7.12%;同时构建企业自检、中心快检、机构法检的“三检融合”技术支撑体系,服务企业超3000批次,减免费用200余万元。
南京市江北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省级试点)
创新“一标四化”工作法,针对法规解读不准确、管理制度不健全、质量基础设施配备不到位、知识产权运用转化率低等产业共性问题,以标准为引领开展数字化、链式化、规范化、国际化提升,制定企业标准3项,知识产权贯标企业3家,5家医药企业通过美国FDA、欧洲cGMP等认证,精准帮扶小微企业45家,共性“痛点”问题解决率达90%,企业平均运营成本下降3.42%、产品一次合格率提升4.42%。
苏州市张家港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省级试点)
创新“四提一共享”工作法,围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技术创新、服务水平、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提升需求,依托张家港质量共享空间服务平台共享质量技术服务资源,精准帮扶17家企业有效导入GMP和ISO13485等国内外先进标准、建立运行“7S”生产现场管理和“5Q”设备验证等制度,企业平均运营成本下降3.29%、产品销量增长11.19%、利润增长7.67%。
淮安市金湖县仪器仪表产业(省级试点)
针对仪器仪表产业信息化、数字化发展要求,建立“4D+”工作法,以“数字生态全生命周期评价”为基础将提升行动落实到数据采集、数据生产、数据计量、数据服务等维度,围绕核心零部件采购、生产控制、计量、数字平台等环节提升计量数字精度和服务能力,精准帮扶30家企业,平均生产效率提升6.5%、产品一次合格率提升13.5%。
盐城市盐都区电子信息产业(省级试点)
建立“头部试点、多家验证、全面推广”帮扶提升工作法,针对半导体封装过程中常见的共性问题线弧塌陷,整合各方技术资源集智攻关,指导头部企业康佳芯云半导体公司制定改进措施并循环验证完善,产品良率由92.7%逐批提升至99.97%,固化改进流程和具体要求,在晟华半导体等6家企业进一步验证有效性,通过企业分享、专家培训进行全面推广,精准帮扶企业30家,整体生产效率提升2.75%。
扬州市高邮市高邮鸭蛋产业(省级试点)
推动鸭蛋加工小微企业“经验数据化”,召集“老师傅”共商共研,总结提炼生产加工中的感性经验,将经验数据化、流程化,编制原料验收、腌制、杀菌、检验等作业指导书,指导30家企业导入标准操作规程,企业平均产品合格率提升10.67%、投诉率下降17.73%,有效解决过度依赖工人经验、产品品质不稳定的共性问题。与高邮市鸭蛋协会共同编制《高邮咸鸭蛋加工制作规程》团体标准,制定《高邮咸鸭蛋认证技术规范》《高邮咸鸭蛋认证规则》,推进高邮鸭蛋高端品牌认证,帮扶1家试点企业获得“江苏精品”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