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小伟生活在北方,在蒸饭的时候发现家里的大米出现了发黄的情况,认为可能是被黄曲霉毒素污染了,这些大米不能吃了,但是朋友告诉他黄曲霉北方没有,只有南方才会有,不信的话可以用验钞灯检查看看,验钞灯可以检测出黄曲霉毒素。
【误区】
(1)大米发黄是长了黄曲霉。
(2)黄曲霉南方才有。
(3)验钞灯可以检测出黄曲霉毒素。
【专家解析】
大米经过长时间的储藏后,由于温度、水分等因素的影响,大米中的 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会发生各种变化,使大米失去原有的色、香、味,营养成分和食品品质下降,也就是放久了,大米陈化发黄。但如果大米水分含量在14.5%以下时,它的水分活性会低至对某些霉菌孢子起到抑制作 用的水平,使得大多数微生物无法繁殖,因此大米发黄,不一定是因为发霉而产生黄曲霉毒素。大米是否发霉与大米水分和储藏温度有关。我国南方温暖潮湿,确实容易发霉,产生黄曲霉毒素。但北方并非净土,尤其是华北地区,温度并不低,也是黄曲霉毒素常见的区域。东北、西北相对好一些。
黄曲霉毒素可以被激发出荧光,很多检测方法的确是基于这一点,但一般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极低,激发出的荧光值几乎不可能被验钞机 “看”出来,因此需要用专业的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
【延伸阅读】
储存时间、温度、水分和氧气是影响大米陈化的主要因素,另外大米品种、加工精度、糠粉含量以及虫霉危害也与大米陈化有密切关系。大米陈化速度与储存时间成正比。储存时间越长,陈化越重。水分大,温度高,加工精度差,糠粉多,大米陈化速度就快,甚至霉变。不同类型的大米中 糯米陈化最快,粳米次之,籼米较慢。因此,为保持大米的新鲜品质与食用可口性,应该注意减少储存时间,保持阴凉干燥。大米储藏,应根据大米的品质与所处季节,灵活运用通风降温、低温密闭、缺氧保管、化学药 剂处理等方法,以防止发热霉变,延缓陈化,保持品质。适时通风、10℃以下低温密闭、低氧、低剂量药剂储藏,可保持大米色泽与香味,对延缓大米陈化、保证水分、防治虫霉有较显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