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立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食品质量监管,确保外卖食品安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网络外卖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订餐方式,近年来发展迅猛。作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我们一直关注网络外卖行业的健康发展,将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纳入监管范畴,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加强监管制度建设。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对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十分重视,先后出台《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明确了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义务、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根据国家总局两个规章的要求,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于2018年6月出台了《江苏省网络食品交易主体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对在江苏省境内注册登记的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及其分支机构实施备案管理。截至目前,全省已备案的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及其分支机构共37家,省内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数共13万多家。
二是落实第三方平台责任。近年来,我们多次约谈美团外卖、滴滴外卖等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总部食品安全负责人,宣贯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签订《网络餐饮第三方平台食品安全承诺书》。同时,对第三方平台随机取点开展线上抽查,共抽查线上单位340家,发现问题均交与属地局及时处置。2018年以来,我们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为抓手,指导各地开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督促第三方平台及其分支,以及自建网站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备案,并对1家未备案的第三方平台分支机构予以警告,对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及其分支机构立案查处22件。
三是线上线下同步监管。我们指导南京、苏州、无锡等地运用信息化手段,采取自建网络餐饮线上监测系统或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定期对第三方平台进行数据抓取与筛查,对第三方平台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核实。结合线上监测情况,对城市综合体、小餐饮集中区域、学校周边等餐饮聚集区域加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依法处理。各地还将网红餐饮单位列为重点对象,根据第三方平台月销量排名,将各平台销量排名位于前列的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实地检查,对公众关注度高的网红店、网红食品加大抽检力度。
四是推动公众参与治理。去年12月,我们指导饿了么等第三方平台启动“百万封签保食安”项目(由商户在打包好的餐品外包装封口处加贴封口贴,避免餐品在配送过程中被打开受到二次污染),累计投放食安标签300万张,覆盖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约3000 家。无锡试点开展“阳光厨房”网络直播,将外卖食品的制作全过程视频嵌入商户页面,消费者远程“监督”食品制作过程,促使商户自觉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今年3 月,我们指导第三方平台试点餐箱餐品抽检活动,在第三方平台APP 上随机对商户餐品进行抽检,现场由骑手小哥展示餐箱消毒流程,并对餐箱洁净度进行检测,提振消费者对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的信心。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梳理全省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现状,汇总、分析监管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严格落实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相关要求,促进行业规范自律。
一是督促平台履责。加快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将网络外卖食品纳入“双随机一公开” 重点检查事项。健全完善检查对象主体库,进一步发挥“双随机一公开”作用,强化信息公开,以第三方平台在省内的分支机构为抓手,督促平台严格履行准入审核,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经营行为进行抽查和监测的管理职责,推动平台完善入网审核登记、食品安全自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制止及报告、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处理等制度。
二是压实主体责任。加强与第三方平台的沟通,全面推动将“后厨直播”理念引入第三方平台管理,实时展示后厨情况,倒逼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提升主体责任意识、规范经营行为,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加强部门间、政企间信息共享与协作,强化网上发现、终端倒查,线上线下共同治理。
三是推进智慧监管。加快网络食品交易主体备案管理系统建设,逐步实现主体备案信息化。在我局原有网络交易监管系统的基础上,增建网络餐饮服务监测系统,探索借助互联网+技术提升预警、快速应对能力,运用“爬虫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实时抓取第三方平台异常字段和信息,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处理,实施以网管网,努力做到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
四是健全举报体系。督促平台完善消费纠纷解决和消费者权益保障制度,建立网络投诉电话、邮箱,在APP端和网页端显著位置显示,畅通在线投诉、在线咨询、在线反馈的通道,与监管部门加强投诉举报信息传递,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五是鼓励公众参与。积极发挥省餐饮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和延伸手臂功能,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网络平台和商户的治理,推动形成业界相互监督、行业规范发展的良好格局。通过新闻媒体、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加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监管工作的宣传,运用“神秘买家”“手机直播”等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方式方法,全面提升公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年6月28日